砂带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砂带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估值膨胀Facebook遭遇谷歌效应优势犹存

发布时间:2020-02-11 03:50:16 阅读: 来源:砂带厂家

导语:美国《纽约时报》网络版今天撰文称,Facebook最近一轮的融资引发了业界对市场泡沫的担忧,但其中的真正原因其实是“谷歌效应”(Google Effect)使然。

以下为文章全文:

估值膨胀

“我希望唯一受伤的是投机者。”

美国风险投资家罗杰·麦克纳米(Roger McNamee)在谈及热门的硅谷私有互联网公司面临的新一轮估值飙升时如是说。这一轮风潮的导火索是高盛上周以500亿美元的估值向Facebook展开的20亿美元投资。

作为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公司Elevation Partners的联合创始人,麦克纳米对Facebook等私有创业企业的股票交易市场非常熟悉。但是他却开始担心,热情高涨的投资者今后几个月将会引发数十家互联网公司盲目模仿类似的融资方式。

“如果以史为鉴,交易双方最终都将玩过火,并引发问题。”他说,任由私有公司融资方式膨胀可能会引发恶劣后果。

投资方式

风险投资原本只由风险投资家运作,这是一批能够承受风险的专业人士。但是现在,在Facebook和Groupon最近高达数十亿美元的融资中,却出现了大型机构投资者、高盛的富豪客户以及传统散户的身影。

此外,还出现了越来越多可以间接投资热门私有公司股票的渠道。部分金融公司甚至成立了专项投资基金,让富豪客户有机会通过二级市场参股Facebook、Groupon、Zynga或其他备受追捧的科技创业企业。

上周,多名科技行业高管创建了一只封闭式共同基金,试图通过直接投资或私人交易的方式买入私有公司股票。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不必成为高盛的富豪客户,同样可以借助这只很快就将公开交易的NeXt BDC基金购买Facebook的股票。

谷歌效应

麦克纳米认为,投资者之所以重资参股这些企业,是担心错过“明日之星”。他将这种现象称作“谷歌效应”。

“由于没有积极买入,几乎所有的机构投资者都错过了谷歌的IPO(首次公开招股)盛宴。没有人愿意在Facebook身上重复这种错误。”麦克纳米说。谷歌IPO时的发行价仅为85美元,但本周一的收盘价却高达614.21美元。

虽然谷歌的IPO给人留下的惨痛回忆久久不能忘却,但这并不意味着投资者应当冒险参与新的创业企业。投资者虽然对Facebook等企业投入了巨资,但对其运营状况却不甚了了。在Facebook的案例中,投资者只被告知了该公司过去两年的收入和利润,这根本无法满足多数投资者的要求,大客户亦如是。

“实话实说,这是一场不折不扣的山寨IPO。”美国风险投资公司德丰杰(Draper Fisher Jurvetson)董事总经理巴里·叔勒(Barry Schuler)针对Facebook上周的融资行为评论道。

“投资者只是注意到高盛的片面之词和Facebook的名声,但却忽略了上市公司所要遵守的所有规定。”他补充道,“这令很多人望而却步,他们说:‘不正是这种行为创造了前两次灾难吗?’”

优势犹存

但并非所有的华尔街人士都心存疑虑。“风险确实很高,但我并不认为应该全盘否定,”曾参与苹果早期投资的资深风险投资家阿兰·帕特里科夫(Alan J. Patricof)说,“有大量的散户希望参与其中,这或许正是一种全新的晚期风险投资形式。”

对于企业而言,放弃IPO,转而通过私有市场融资有着深远的意义。“IPO就像是炸弹。”麦克纳米说,他罗列了IPO的很多负面因素:额外的审查、守法成本以及竞争对手的幸灾乐祸。

“这就像是一个火山口,而私募则更像是激光束。通过这种方式,发行者既可以获得大量资本,又能够将监管和治理负担降到最低。”他说。

而对于投资者而言,“这种交易的好处是能够购买大量股票,而这在IPO市场中是不可能的。”麦克纳米说。

提前变现

这种晚期投资也能帮助企业高管和早期投资者变现,使其转嫁部分风险。例如,Groupon就允许董事会通过最新一轮融资最多变现3.445亿美元。

对于企业高管和员工而言,这或许是好事,但是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是否同样如此呢?企业在IPO前就已经部分套现,究竟会增大风险还是减小风险?

Facebook董事会成员、风险投资家彼得·赛尔(Peter Thiel)在去年秋天参加美国科技博客TechCrunch主办的一次科技会议时表示,他对早期企业的投资原则是:“CEO的薪水越低,成功的机会就越大。”

但他现在或许不得不改变这一原则了。

公司年检流程

筹划税务业务

工作签证查询